
禅之方便 继程法师依禅修原理来观察中国禅,中国禅也是依止观二门来修 学,只是观法上也许有其特色,故显示出中国禅与传统印 度禅有不共之处。 中国禅的特色在观门中,故文献中多提及此,而少提及其 与传统禅法共通处。其实在修观法前,仍是有止门的前方 便的。中国禅林的夏冬二季安居,也有密集禅七,在此阶段,多以坐禅为主,配以行禅为辅,故重点仍在止静用功,此静态修行仍以专注为主,如观息、念佛、念般若乃至念话头,辅以觉照,而渐渐凝住,专注与觉照相融、统一则成就止 或定。但丛林除安居打七外,禅僧在平时或以农禅,或以工禅等 动态用功,故其修止门之法当以觉照为主,即是时时处处 觉照本身的行为与动作,为能觉照故必专注。觉照与专注 渐渐统一,也可成就止或定。在静态与动态的用功中,渐渐的身心统一,内外统一,但仅于此不入深定,故止中觉照力仍明白运作,以之照见日常生活的种种,照见身心的状态。此看似简单的用功法,实需多年用功。在动态中皆保持专 注,觉照的明觉。禅僧在丛林或禅堂用功,安居打七时固 然全心投入,而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丛林的劳作。出坡中 的农禅、工禅也不复杂,乃至可以简化至单一工作,故禅 众亦能全心投入于动态的修行功夫。多年下来,自能使静 态与动态功夫凝然成片,故达身心统一,内外统一的功 夫,应非太过困难。反观现代人因生活上的琐碎事太多,易于散心,自然觉得用功不易,用心不得力,而此初阶之方便不成就,则向上一著的观门,更用不上力,故仍需老实的用功,但可把握禅修原理,并改变一些修行观念。尤其莫将打坐的静态功夫与日常生活分成两截。认为打坐才是修行,日常生活是世俗的,是造业。刻意的二分使功夫断成两截,也就形成 了障碍。故需调整此观念。将生活也纳入修行的内容中。 以动态用功的方法,去觉照生活中的行为与动作,辅以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