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31 October 2009

如是,如是




今天早上从唾醒至早课的整段时间,都是处在乱七八糟
的状况中,身体疲累,妄念太多。但是心中没有担忧或埋
怨,只是知道原来身体疲累而影响心情的结果就是如此
乱七八糟的。
早餐后的那支香,慢慢调和乱七八糟的情况。渐渐的气息
柔顺了,又进入了享受美好的境界。引磬声响了,放下美
好的境界,出静,散散步,伸伸懒腰,再继续用功。这时
刚好传来一阵冲水声,内心生起一句“他妈的”。生起这
句话之前,先隐隐约约飘来这句话,然後才清楚出现两个
字,只是“他…妈…”那个“的”字已不出现。其实之前曾有
过这样的经验。

今天让我看清楚的是心要把隐
隐约约传来的那句话收回,但只能收到—个字,因此变成
出现“他…妈…”。从这个句子的过程,令我想到阿赖耶
识的种子怎麽可能全部转为清净呢?从日常生活中所薰习种下的种子,当然有黑有白。黑的种子一定是黑的现行
(念头);白的种子也一定是白的现行。黑的种子绝对不
会被薰成白的种子,否则因果就不能公平了。这时明白了
并非黑种子被薰成白种子,而是黑种子起现行时,心中不
执著它是黑,这样才是所谓的转黑成白,传染成净,并非
全部黑种子都变成白种子了。老天!若是误解把黑薰为白,那就误人误已了。感谢“他妈的”让我有所悟,因此
对心性本净的道理清楚了。

拜佛的时候,感觉到立处即真之美。由于音响系统不好,
有时听不清楚师父的讲话内容,心会想要知道刚才那句
听不到的是什麽话.但是内心又出现另一种声音:“听不清楚就是听不清楚,为什麽还要追究听不清楚的那句话
是什麽呢?一切因缘和合具足,本来如是嘛!”
后来心中便和师父所讲的话——对答。
忽然又生起了:“why还没有口出真言呢?”(身心统一
之对答)

“没出就是没出嘛!Why问Why还没出呢?本来就如是
嘛!"自己在跟自己对话, 自己觉得这个过程很好玩。
忽然间,后面的一位同学要打喷嚏,当他“哈”时我也开
始“哈”,然後一起“秋”。真是很好玩,高兴得拍手笑起来。
再把心收回来继续拜佛,又回到那种触境即觉得立处即
真之美。当时很想喊出“好美”,但总有一种力量拉回,
叫自己不要讲太多。继续拜佛.如是、如是,好美啊!

下午.跑香后慢步时,忽然下雨了。直觉自己正在雨中散
步.多麽浪漫。师父的指示引导,都会转化成影像。雨还
未停,自己又继续在雨中打坐,好美啊!终於又体会了内
外统一的境界。

晚上,上课到尾声时.咦!在师父座位的左侧,坐着一群
众生听师父讲课。最明显的是一位穿白长衫的男众,正襟
危坐,专心听课,旁边的配角却没有那麽清楚。心里很平
静,若是真的鬼道众生在听法,那他们一定受益无穷。祝

福他们闻法后,早日出离恶道而得解脱。

Thursday 29 October 2009

境界





今天早上睡醒,腰部很酸痛。把昨大的“接受你”之经验, 再次应用上去,因此内心告诉酸痛的腰:“好吧!我陪你 一起痛。”这令我想起打成一片的道理,忽然眼前一亮, 让我想通了很多事情。其实昨天用“回到方法”而下能解 决害怕失去的感觉,问题在於心态和动机上的差别。开始 时,我利用“回到方法”来去除那不安的心,这种心态是 要逃避和抗拒,难怪第二支香休息过后,那不安的心又再 回来。当用“接受它”来对治不安的心时,那即是打成一 片。前者之心态是以定来压制问题,不能除根;后者之心 态却是以慧来面对现实,接受不安的因缘,方能治本。
同样是回到方法,但是因心态的差别,就影响用功的结
果。因此在修习止观时,—定要对止和观有清楚的认知, 才不会把定功当成慧力。
崇山禅师常说保持不zhi的心,然後将会是正确的操作 (keep don't know mind then correct function will appear),这也是所谓的内外打成一片,进入无我的状态 时,一定是保持正确的操作。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经验是, 有一次跑香时,我和老太太打成一片。老太太即是我,我 即是老太太。当时师父拿起香板打我,我很理直气壮的呵 责师父:“你怎麽可以打老太太?”在伦理道德上,年轻人的确是下可以欺负老太太的。
这个正确操作与打成一片(无我)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麽 一回事呢?原来,当证入无我时,了无挂碍,没有自己的 主观观念,一切都是随著当时的处境(follow the situation),任何规矩和道德都可以一一遵守。平时,我 们会不守规矩及没有正确的操作,那是因为有了我的主 观看法和意见。所以崇山禅师常说保持正确的处境、正确 的关系、正确的操作,这便是大慈大悲菩萨行。 回到方法,继续数息、随息。今日让我看清楚从数息转
到随息的正确过程。原来,当我们心细的时候,就会更加
  专注于较细的气息,若还要加上数目字,就会觉得数目字   很累赘,妨碍了专注更细的气息,因此便要舍数息而进入   随息。
   每一次做入静运动的深呼吸时,我会观想吸进新鲜的空   气,全身充满著明亮的光芒。前两天在吸气时,忽然出现   一片绿色森林的影像:今天在眼前却是出现了一尊透明   水晶的坐姿佛像。一刹那间,那佛像进入我的身体,和我   结成一体,打成—片,我是佛像,佛像是我。当时只是把   它当作一个很好玩的经验。假如我对这种境界起执著而误
以为自己已修成佛,那就呜呼哀哉了师父说这是能
观所观统一的情况。 下午是自由禅坐的时间,我选择禅堂为打坐的地点。偶尔 吹来一阵风,外面的树叶被风吹得翩翩起舞,由树叶的沙 沙声中,眼前出现了马来甘榜的椰树沙滩景色.旁边还有 一位渔夫划著小舟,非常典雅。又是很快的刹那时间,整 个画面由外移到我的位置,我自己就在那棵椰树下打坐, 享受著那习习之凉风。实在是太美了! 今日经行的时候,心情非常轻松自在,因此我没有把注意
力沉到脚底,而只是轻轻松松的移动双脚,结果整个人很
恕要轻飘飞翔起来。当动了这个念头之后,真的是整个人 如灵魂出窍的飞了一圈.然后又回到原位!真是得意。飞 了一圈之后,身体还是很轻浮,所以还是乖乖的把注意力 沉到脚底,继续用功。
 晚上静坐时,感觉很累,不能专注数息,只好放松!然后 听听声音:隔壁净宗道场传来句句佛号,回教堂传来可兰 经的高昂唱诵,四周虫儿吱吱的呜叫,农家的狗吠,偶尔 爆开的鞭炮响,还有禅堂内一班禅子的无声。
这一切—切的各类声音,虚空都一一包容,从来不曾抗 拒,反观自己的心能够包容的有多少?何时才能像虚空 一样呢?

Tuesday 27 October 2009

好吧!接受你。

昨天晚上又被进出厕所的开关门声吵醒三次。今早用功 时.眼睛疲累及不舒服.心想今天一定很糟糕。但是还是 放松,回到方法!并没有出现昏沉的问题。不过心中总是 有种不愉快的感觉,在仔细的观察之下,发现了是—种执 著“晚上睡不好、会影响今日用功”的心理。
 看到了执著就放下它。调和了身心后,渐渐进入内外统— 的美丽世界。由于对整个“执著后又放下”的过程看得很 清楚,所以警惕自己,只要回到方法,不起任何执著即是。 当动了这一个念头之后,相对的念头开始吵架了,一会儿 认为应该这样用功才对,—会儿又觉得应该那样用功才
对。念头打结了,所有念头捆在一起,心里错综复朵,一 时不知该如何是好。最后还是赶快回到方法,慢慢的,耐 心的调和。调和之后,当拜佛时,又进入了内外统一的美 丽世界。从这个复杂混乱的情形,发现了执著的心生起 时.虽然觉照的功夫不失,放不放得下,让得看看自己的 功夫有多少。功夫深时,很快的放下执著,功夫不够,就 被执著的力量拉倒,到了某个距离之后.才能回到方法 上。做了一个结沦,不管大事小事,只要回到方法就可解决 问题了。
 下午静坐时,心中莫名具妙的生起一种害怕失去美丽世
界的感觉。既然已从经验中得到结沦:无沦大事小事,只 要回到方法就会没事,因此很细心及专注的数息。—支香 过后,这种害怕失去的感觉才渐渐消失。第二支香再上座 时,那害怕失去的感觉又来了。心里觉得很奇怪,怎会这 麽邪呢?忽然动了一个念头:“好吧!接受你。”这句话 真的很灵.那害怕失去的感觉马上消失.恢复平静的心。 这时,当耳根触到外境时,心里便会出现外境的影像,听 到鹅叫!眼前便出现一只鹅;听到水声,就见到水等等。 注:  根据圣严法师对内外统一的解释如下(摘自《观念》 ·一书第137页): 内外的统一:能够内外的统一.  而将无
我消融在环境之  中.并不太难,譬如艺术家便可以做到,
而欣赏音乐演奏、  绘画等艺术品或是自然风景,也能陶然自
得,浑然忘我,
  便属此类。宗教家及哲学家“天人合一”的体验:也属此   一层次。   禅修的人!当在面对所有人事物的情况时,若都没有对立   的感受,其感觉是把自己和整个环境统一起来。裨修者若   已真正达到内外统一的时候,便已没有优劣之分及内外   之异了。  统一就是无差别,若在用功时,体验消融自我,体验到没
  有烦恼的心境,但在不用功时,问题仍然存在的话,便只   能称为统一,而不能称为开悟,因为此处未将“我”视为   没有。虽说如此,有了这样统一的经验,总是好的。至少   可以不与身心之外的事物,处於紧张的状态了。

Sunday 25 October 2009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今天行二人一组的小参。我们三人进入小参室之后.每个   人都——向师父报告身体的问题。第一位报告头痛,第二   位报告骨头痛,我是报告眼睛痛。当时觉得很好笑,不知   何时师父已改行成为内科医生了,学生们不是报告禅修   的进展而是身体的病痛。
   小参之后,我想到“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身为罪薮”   等等。由身体的问题又联想到过去世、现在世和末来世要   靠这个身体来修行。不管这个身体是强是弱,都是果报的   显现。有些人具备强健的身体,却不懂得用它来修行;有   些想要修行的人,却被体弱多病的身体影响心力,提不起
  修行的力量。其实只要我们有正知正见,心向解脱,不管
  身体是壮或弱.都可以依它起修。想想自己背著yi个虚弱   的躯壳走在解脱道路上,能够让我找到精进用功的方法,   也是这个虚弱的躯壳。从小开始,就非健康宝宝,长大后   对身体健康也不很重视。近年来才渐渐发现休力衰退,年   纪未步人中年,但已有老年的病态。这个如少水鱼的情   况,令我找出一个不只是在禅堂才可以用功的方法。禅堂   用功打坐的原则便是不理妄念,回到数息,专心把呼吸数   好。既然如此,那麽我也可以因病痛而躺著休息时,不理   病痛和妄念,只是放松和随息,也可以达到平静的效果。   其实也不只是在这两种状况下可以用功,每天的行住坐
卧都可以用功啦!走路时只是走路!吃饭时只是吃饭等 等。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想啊想,哎呀!这些所想的念头,都是过去所见所闻和人 生经验所做的整理而已,没有—个实在的我在想。再继续 看念头,心中又生起能觉照到这些“没有我在想”的又是 什麽呢?当时很想找,但是又生起一个念头告诉自己不 必找啦!因为觉照的力量,本来具足。算了,放下!继续 回到方法。
 今日打坐时,开始出现一些影像和风景画面。很特别的是眼前几次出现一只乾枯的手掌,渐渐的又出现一位穿著裙子的骷髅在弹钢琴,随后心中生起阵阵悲哀。为什麽会如此悲哀?不zhi道所以然,不知就放下.继续用功。

Friday 23 October 2009

习气的力量


昨天晚上用功时.妄念很少,今早的情况也是如此,可说是妄念少得可怜。早课唱诵心经的时候,妄念山现了,心中生起一种很微弱的“抗拒妄念”的念头。这时候,我发现了什麽叫做微细的执著,心里豁然开朗。其实自己对方   法已熟稔和肯定,却还是会被无明蒙蔽而生起对妄念的抗拒。这是由于知见的错误才引起的。修学止枧的过程,虽然程序上应该先修止后起观。但往往会偏执于修止.同时又误以为一定要妄念很少或没有妄念才能进入止息,因此抗拒妄念,这是不正确的知见。凡是人都—定会起心动念。这是意根触法尘的—种自然心理反应。当止的功夫(专注的力量,无论是数息、随息或止息)渐渐凝聚之后,虽然偶尔还有妄念,但是用功的心却不会被妄念所干扰,而是清楚的看着妄念的漂浮而已,这就是所谓止的功夫了。若在此刻能够继续看下去,那就是用上观的功夫了。当我们把止的功夫用得好,的确妄念也会减少。无论妄念多或妄念少,最重要是不去执着多与少,继续用方法就是了。以上的发现,让我看清楚习气的力量是多麽的可怕, 只要一不小心失去觉照,很快又坠入无明的深渊了。所以必须常常提醒自己,尽量回到方法,才能消灭习气的作 用,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修行下容易。因为只有在逆境时才 可能发现微细的执著,但是往往逆境出现时,我们的心早 就被逆境的力量所影响而生起烦恼心来对抗逆境。心已粗了,心粗时怎麽会去发现微细的烦恼呢?因此修定就有它的重要性了。但是若智慧的力量不强,那也不能发现 问题,因此上观双运是非常重要的。
 发现了自己的习气之后,放下了不该的执著,很自然的就将心调到不二的状态。此时心情既轻松又逍遥。当身心疲累了,放下专注,放松身心,然後随著耳根缘声尘,听听声音,农家的狗吠、鹅叫、乌鸣、鸡啼、禅堂里的咳嗽打 呃、风扇等等声音,成为天然的音乐,实在是一大享受。

Wednesday 21 October 2009

身疲累 心轻松


由于自己的身休健康下好,晚上不能熟睡,再加上夜晚频   尿,因此在午夜十二点及两点醒来上厕所。到了三点左   右,一些新参加课程的同学,都会提早起床。加上昨天没   把规矩听好,就进去楼上厕所洗刷,结果很多人都被吵醒   了。(课程起床时间是凌晨四点正)   我也不例外。被吵醒后,不能入眠,只好躺在床上数人头,   共有七位同学不守规矩。以我平时的习惯,睡不好及被吵   醒是最讨厌的—件事。但是非常奇怪,今天竟然不会生   气,还能心平气和的数人头,终於发现了何谓“无心道   人”,真是有心恰恰无,无心恰恰有。心不但不受干扰,
还能平静和谐,实在是妙。 早上用功时,很轻松,又觉得很空闲了。看一看念头的起 伏及心里的觉受,这些念头
和觉受都是一些过去的习性, 这些习性也没什麽干扰和影响数息,就这样的回到用功 的方法。下午用功时.腰开始酸痛了,身体的自然反应, 只要睡眠不足,腰就不舒服,接著就是疲累、想睡了,所 以在慢步经行时,差点就唾著了。 注:腰酸无力是跌伤尾闾骨而引起的毛病。

Monday 19 October 2009

2001年的11月20日至12 月30日。




一年一度的静七课程又来临了。安排好寺务之后就上怡保般若岩。
这次课程时间是从2001年的11月20日至12月30日。     
第一天抵达般若岩,最开心的事便是见到新禅堂可以使用。衙单又通风的双层建筑物取名为止观堂,在各位护法的支持之下,仅花了大约七十月的时间.经已圆满完工,可供禅众用功。内心充满著感恩和
喜悦。假如不好好用功,怎对得起各位护法呢?以下是此次的禅修之旅。
晚上七时十封堂后,以轻松的心情用功,就是如此简单的 把心安在方法上,只是放松.专注的数息。

Saturday 17 October 2009

禅修要旨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禅修以简为要 方法要简单朴素 理念要简单直透 宗旨则简单直接 只是在过程中 必会现种种复杂 此种种复杂非来自外缘
乃发自内心 内心的种种念 是长久以来累积而成的 过程中当然有外在因缘 而心对外缘的攀染 形成种种的念 循环不止 轮回不息 一旦禅修 回观反照
    种种念种种相     自会从内心生起     若执之为有     执之为实     染著不舍     便被念转     继续造业     继续生念     继续轮回     唯有专注一心     觉照种种念




心安住则不随念转 心觉照则不因念迷 安住觉照的心 止静安稳的心 即止静安稳

依缘起无我 照见一切念 空无自性之正见 一切法皆虚妄 也不刻意 皆空无我 不执不染
舍之弃之 任念念生灭中 虚幻中见 见诸相虚幻 在诸相念念不生不灭

依相而见性缘 随缘而 依性而见相 无住而随无住心得自在

若见诸相非相 则见如来
    

Thursday 15 October 2009

果煜法師

果 煜法師 自小生長於單純、素樸的農村社會,見識原很貧乏;然隨著年歲的增長,一股深究宇宙真相的熱忱,卻驅使他不斷深入百家爭鳴的領域中,於是從傳統的「老莊哲 學」,到時下的「新潮文庫」,都曾在心中烙下深深的印痕,尤其大學時代,更循此加入「台大晨曦學社」,正式其探討佛法的生命歷程。

途中雖經服役與就職的轉折,但「深入佛法,自度度人」的願心,不但未有任何的冷卻退色,反而更佳的肯切鮮明。於 是於民國七十三年,毅然決定出家修行的道路,選擇於農禪寺剃度,追隨聖嚴法師修學禪法。七十五年告假入山,作更上層樓的進修;七十八年住山期滿,才應時代 需求,略作開示演講。

由於法師原對「中觀」就有貼心的體驗,故其開示或為文,皆能百步穿楊、鞭辟入理,見人所未曾見,言人所不能言, 而為有心人所讚嘆激賞也。


摘自雪映-果昱法师专集

Tuesday 13 October 2009

冬夏安居的一天




  在崇山禅师指导的韩国汉城郊外华溪寺安居,男女僧俗学员,每天仅睡
眠六小时,早上三点二十分起床盥洗,三点四十分全体学员向佛顶礼一百零
八拜。禅师的要求非常严格,学员顶礼的速度依带领师为准,必须全体一致。

一百零八拜之后,大家就一起做早课:在韩国所有的寺院道场,早课的
程序与所持诵的经都是统一的,这点与星马港台的寺院道场很不一样。由于
韩国寺院的早晚课内容都是一致的,因此在韩国任何一家寺院挂单,都会懂
得持诵统一的早晚课经典。

早课完毕后,六点就过堂用早餐,韩国寺院用餐的仪规也别有特色,首
先是给大家四个碗,分别是盛汤、饭、菜、和水,盛菜的碗是和邻座的同参
共用的,大家席地而坐,用完后,就以茶洗一洗碗,洗了之后便喝下去,接
著再以清水冲一冲碗,然后才用布包起来,离开饭堂。

早餐过后,大家便去清理寺院的环境、出坡,之后在八点即开始打坐至
十点三十分, 然后是上供,完毕后,上午十一时三十分就过堂用午餐,接
著休息片刻至一时三十分又开始了打坐,直至下午四时三十分休息半个小时
,五时过堂用晚餐,然后傍晚六时做晚课至七时开始打坐,直到晚上九时完
毕后才回寮。

安居的作息每天周而復始,至修完三个月的禅修课业,因此韩国禅的训
练可谓极清幽平静而精进不懈。


Sunday 11 October 2009

安居与禅修新风


   在韩国的禅修营,每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段为夏天四月十五日至七月
十五日为期三个月的禅修营,称为“夏安居”:另一段则是冬季十月十五日
至逾年一月十五日的禅修营:“称为冬安居”。
在韩国,遍布全国各地的禅院不计其数,习禅风气盛行,且均有冬夏
安居的禅修制度与传统,惟指导禅师均以韩语为媒介语,因此以英语为媒介
语,能够接受外国人士报名安居的禅院就仅有规划为“国际禅修中心”的松
广寺与华溪寺。

松广寺属于传统禅修中心,要求学员的条件也十分严谨,仅有接受男众

安居:由崇山禅师领导的华溪寺则因禅师本身曾游化欧美,接受"新尝
试”,开展新禅风,因此吸收男众女众,甚至僧俗同参安居禅修。

尽管崇山禅师的这项提倡起初引来众说纷纭,然而目前已渐渐受到普遍
接受与重视。尤其近年崇山禅师受到韩国佛教组织颁于"海外弘法四十年成
就”的殊荣;而在去年禅师一位毕业于哈佛大学与柏克莱大学的洋弟子,在
撰写一本习禅的著作时提到他放弃了这两个被人称羡的学位,而千里迢迢跑
到韩国随崇山禅师习禅的深刻经历,此一讯息轰动了整个韩国的佛教界,崇
山禅师的禅法亦更受当地乃至海外重视。

Friday 9 October 2009

参禅--何谓疑情? 二


“既疑情,原本就是我们放不下的迷惑、烦恼,现直把它拿来参,不是更
得心顺手吗?以转原执著放不下者,为道心故。所以参禅绝不是去找一个了
不相干的问题穷磨,磨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才顿悟也。

“下面有一个问题是:好!你说得好!顺著本有的执著去修行,那贪财好
色,岂非人之大欲?岂能把贪财好色也拿来当修行的工具?这里面乃牵涉到
一个症结:就是真正的悟,乃能觉悟到本执著的虚妄。所以参禅法门,就是
先用一个问题而把所有相关的业障,全部集十在一起而成为“疑团”:然后
再一次把它爆破。

    “这我们且用一种比喻:譬如汽球,我们先把它吹得大大的,然后才一针
扎破。如果你吹得不够大,那破得也不痛快。故参禅,如缠斗太久而不能爆
破;那业障就越来越凸显,以致身心与现实生活脱节。所以真参禅者,必持
“鲤鱼跳龙门”,或“不人虎穴,焉得虎子”的心理准备。

“参禅虽是顺著执著去启修的,然最后却当把执著爆破消除,才有成效。
因此即如“贪财好色”等执著,是否也可以当话头参,我不敢作定论:但除
非最后有爆破的把握,否则将引起不良后果。所以一般而言,参禅还是参义
理之类的疑惑,而非参人情世故之类。

“我以前参过一个问题:什么叫做美?尤其是什么异性最美?最后却结论
:当你业障现前时,你必觉得他或她特别美。这也是从执著而爆破的事例吧
!

"所以参禅法门,一方面要有正见的基础,一方面又要有修定的功夫。这
修定的功夫,初是为降伏妄想杂念,而使我们本有的疑情能保任住。有时候
,最初似无疑情,以疑情已被妄想杂念盖住了:于是用修定的方法,降伏妄
想杂念后,疑情便能突显出来。而待疑情凸显出来后,就可舍掉修定的方法
,而直接参禅。

“因为参禅本身,就是一种更有效的修定法门——我们的心,已被这个问
题套住了:所以其他的妄想,便如“蚊子咬铁牛”般地,一点也打不起来。
比如家里有了什么急事,于是其他的闲言闲语,便听不进去了。

“比如参“我是谁?”于是,既连“我是谁?”都不清楚,那明天的事,
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任何妄想杂念,碰到真疑情,就必土崩瓦解。至少以
我的经验可相当体会到“蚊子咬铁牛”的比喻,这铁牛乃疑情、疑团也。而妄
想杂念者‘就像蚊子一般。若蚊子咬铁牛者,徒自损伤而已,对铁牛会有
什么影响呢?所以当疑情渐成疑团时,即是一种更深刻的定。而后待因缘具
足时,就能开悟。而能开悟的因缘:一种是自己的回心转意:一种是善知识
的棒喝。

“因此我要强调的是:开悟乃觉悟到“疑情的本自虚妄”,以虚妄故,能
放下:而放下者,即自在也。所以因看破、放下与自在,能在一刹那完成故
,而称为“顿悟”也。

“虽每一个人都从一个问题去参,但有的人参的时间少,或疑情不够浓烈
,所以虽有问题,却只在局部里打转而已!于是即使开悟了,却只是小悟而
已。反之,虽用同样的问题,却能把所有的无明业障全都攫进去:于是若悟
者,必大悟甚至彻悟也。因此方法虽都一样是参禅棒喝,但为已消除的无明
业障不同故,有大悟、小悟、彻悟的区别。”

当我读完果煜法师所写的参禅即参疑情之后,心生欢喜,雀跃万分,非
笔墨所能形容,假如我不把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那未免太过自私,也太对
不起世尊和诸位禅宗祖师。

《何谓疑情》成为《疑情》的附录让读者更明白禅宗的参禅过程,同时希
望大家能够观照自己内在的疑情而激发道心。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最
怕不疑。请各位参一参吧!

Wednesday 7 October 2009

参禅--何谓疑情?


    九九年的十一月份,参加了继程法师所主持的静七之后,为了报答四重
恩,所以写下了《疑情》与大家分享。
根据果煜法师的参禅经验,他提出,所谓参禅者,即参疑情也。
他再三说过:"众生从生下来,本就有疑情的,既因在生活中有烦恼,
也因对生命有迷惑。于是为了这些烦恼迷惑,才引发我们学佛问道的动机。
因此参禅,也只是顺著本有的疑情,而去参破他罢了。”

“大家皆知世尊为于四城门中见人生生老病死等人生苦相而震惊:为何
所有的经教对如此重大的问题,却只语焉不详?为何周遭的人对如此切
要的苦痛竟是如此的漠不关心?人生的苦从何而来?将何而灭?于是为探究
此道,他决定舍身出家。简单讲,他乃为“疑情”而出家的。

“所以从世尊成道的公案,我们可说:“疑情是初发心之所在”。不是吗
?我们为何发心学佛,难道不也为世间有太多的烦恼在搅和,有太多的疑虑
待澄清吗?

“其次,疑情又是抉择经教、善知识的凭借。为何我们觉得佛法较相应?
为何确定某善知识讲得较贴切?相应应什么?贴切切什么?只此耿耿于怀的
疑情而已!甚至佛教里三藏十二部经,有的论空,有的阐有,有的倡世间慈
善,有的究出世解脱,我们又如何抉择所欲深入的法门?这也必以疑情为先
决的凭监标准。

    “因此我们绝非为参禅而寻求疑情,而是为先有疑情,才发心向道。虽
然我们于听闻经教或亲近善知识时,疑情从未消逝过:却只散而未凝聚。偶
尔提了又散,散了又提,故不能成片。其必待正参禅时,才能卯足全力,直
捣黄龙。于是为已先薰习了诸多清净的佛法种子,又能全力参究故始有开
悟的可能。因此我要强调的是:除非大悟彻底,否则我们的疑情当持续不断
才是。

“然疑情既人皆本有之,而外道何以不能开悟呢?因为邪见,障蔽了他
们的本性,所以不能开悟。因此必透过佛法的正知见,才有办法消除邪见:
而待破除邪见后,才可能开悟。又只有正见,而无清净的戒,无安心的定,
也不容易开悟,所以还得三学兼修,才可能开悟的。

“可是这“定”,不需要真人定。我们往往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修

禅,必修到一切妄想杂念都消除了,才可能顿悟。然在禅宗的公案里,多数
不是这个样子。有的是路上看到桃花而顿悟,有的是在与禅师的对话当下而
见性。于是不管路见桃花或与人对话,都还在“分别作意”中。因此在“分
别作意”的当下,也可以顿悟的:而不是必修到一切妄想、杂念都消尽了,
才能顿悟。(待一切妄想、杂念都消尽了才能顿悟,是次第禅观的修法。)

“如果我们一直停留在:必待消除一切妄想杂念,才能开悟。那便不容易
对禅法产生真正的信心。而中国禅宗之特胜处:即谓在妄想杂念的当下,还
可能顿悟。所以我今天讲的重点,还偏向于参禅棒喝。

“为什么参禅法门比较容易人手呢?因为一切:乃是我们本有的。虽若事
情太忙了,妄想太多了,这疑情就会被盖住矣:但有时,它还隐约地浮现出
来。尤其在修定时,以妄想杂念渐次剥除故,它便将如“水落石出”地显出
来。所以很多人只单纯地数息,甚至单纯地念佛,而待心较安定时,疑情却
蹦跳出来了。


Monday 5 October 2009

后记

    从“美丽的世界””至“无限的欢喜”的参禅经验,让我对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的中国禅法生起大信心。因此写下《疑情》一书与大家分享
,希望有心参禅者可以从中加强信心,继续用功,必获其利益,参禅经验可以启发内在
的智慧,但是却不可执著,凡是执著,皆是障碍,所以要<“疑情”>别恋。

学佛参禅本是一件平常事,但是很多人往往还是抱着有所求的心态去向外追求有个佛可得,
而非往内探索本有的佛性,因此导致内心不安,所以见不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并且走
了很多冤枉路,实在可惜!

赵州和尚曾问南泉禅师: “什么是道?”

南泉禅师日: “平常心是道。”

倘若我们的心能安于任何处境,随著先前的因缘让法性自然流露,了解缘生缘
灭已是一一具足的道理,接受现实生活的无常变化,那就是平常心。

假如我们不肯接受缘生缘灭无常变化的事实,并加上个人的主观意
见去与它对抗,那么只有增加自己的痛苦和自寻烦恼。

既然我们都是因缘具足而来到这一个美丽的世界,那就好好的以平
常心扮好该演的角色,了诸妄缘,并且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让秽土转化成净土。

愿《疑情》这份礼物能给大家带来禅悦和法喜。






    有人间禅师:“现代人这样忙碌,有可能开悟吗?”
禅师回答:“当然可以。”
请问各位,你们相信吗?只要依照禅师所教导的方法去一一实践,
肯定信者得悟也!
常有人问我学了止观法门又学曹溪禅法,两者之间是否有冲突?答
案是绝对不会冲突,而且是互相配合。前者让我很快的有实验室的体验
。后者是加强日常生活中修行的熏习力量,两者可以合作得天衣无缝。
令我享受禅悦及安心住在鹤鸣禅寺,总算对得起开shan祖师——印慧法师
。同时也感恩于剃度恩师,广馀长老养育吾之慧命。

Saturday 3 October 2009

崇山禅师的曹溪禅


 曹溪禅是曹溪大师惠能所教导的禅法,然后由祖师将禅法传到韩国
,而且不经过一花开五叶的流程。法脉纯正的传到崇山禅师,已是第七
十八代了。

曹溪禅法是以大乘真常唯心为体系,即是体、相、用。在教学上,
学生要先明白一切本体的空性,这是不能通过语言去传达的,为了不堕
入文字障或执空,崇山禅师以拍地板的动作来表达这个空:当手掌触地
板至发出声音,三者和合为一体,传达缘起性空,称空性为不知的心。

不知的心就是断除一切妄想思惟,回到当下。临济禅师的喝、德山
禅师的棒打、俱胝禅师的一只手指,都是表达同样的不知的心。这个“
空”,我们也给它很多不同的名称:如:佛、佛性、法、真如本性、自
性、禅、心、能量、神、绝对和真理等等。

一切事物的相都是真理,当六根接触六尘而不起分别,在能所统一
的状态下,不加任何意识中清清楚楚的当下反应,直接反照,有如唯识
学所说的大圆镜智。红色出现,只是反映红色。当我们见到天空时,只
是反映蓝色。被打时,只是哎唷!

有人问洞山禅师,甚么是佛?洞山禅师回答:“麻三斤。”当时,
洞山禅师正在秤麻,秤上刚好指著三斤。这是当下眼根触色尘的直接反
照。也所谓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的道理。

当我们认识了本体是空,相是真理之后,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它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在禅师的公案中,我感觉比较有趣的是,老师拿了一个
杯子放在我的面前,然后便问:·“这是一个杯子,假如你说它是杯子,
你就执著名和相。假如你说它不是杯子,你就执著了空。请告诉我,它
是不是杯子?”其实只要我们懂得杯子的功用就对了。禅子很容易执著
空,所以连空也要舍掉,才能好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空,发挥空的功能
,便得自在。否则就会变成下例公案的抽烟男士

:有一个男士来到禅中心,燃点著一支香烟,他走到佛像前,把烟喷
向佛像的面部,并把烟灰弹在佛的膝部。如果你站在那里你会怎样做呢
?

这个人已明白到根本没有凡圣之别。宇宙间的万物是一体,这个一
就是他自己。所以他可以做任何事情。烟灰即是佛,佛即是烟灰。香烟
一弹,烟灰便掉落到佛像的身上。但是他的知见只不过是片面的,他还
没有了解到一切都是如是。神圣就是神圣,不神圣就是不神圣:灰是灰
、佛是佛。他非常执著这个空相和他自己的知见,同时他认为所有的文
字都是没有用的。如果你想以彼人之道,还施彼身的方法来教化他,他
只会更加用力打你。你会如何医治他的虚妄呢?这位抽烟的男士因错误
的知见而受苦,我们一定要帮他去了解真理,如果我们可以帮助他,我
们就已经找到真正的道。

公案的功用是教导学生明白体、相、用,并且让学生的心愈来愈单
纯,愈来愈清明,渐渐的走近无我(空)的境界。

曾经有一次,老师问我一个公案,答案就是要我扮演一头牛。当时
我实在不愿意扮演一头牛。但是在没有其他办法之下,只好勉强的做了
一头牛的动作,以为如此便可以过关了。岂知老师说不行,牛的尾巴
在那里?真是气死我了。怎么要求那么高?这个时候,唯一的办法只好
将“我”放下,只是去做。从这个简单的公案,让我看清楚了“自我”是
那么的强。

崇山禅师以四如是来诠释空的层次,很详细的解说:

(一)无如:我们的自性,那是宇宙的本体、原点、即是未思惟前。
(未起念之前的本来面目)开口即错。

(二)一如:这个也表示原点。但是原点是无名、无相、无语言。只
能用动作来表达,这如“喝”、“棒打”、“一只手指”、“拍地板”等

(三)如如:即真理。如果你保持原点,当你看、听、闻、尝、触到
的一切就是真理。天空是蓝色,狗汪汪叫!

(四)即如:如实去做,意思是时刻保持正确人生。这就是时常保持
正确处境、正确关系和正确运作。如果有人肚饿,就给他食物。如果别
人口渴,就给他水。见佛像顶礼,抽烟的灰,就放在烟灰盅里。

崇山禅师常说:"学禅并没有甚么特别,先证入自己的真如本性。
(开悟)然后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假如你已经在帮助一切众生,那么
没有开悟也没有关系。曹溪禅的特色便是一位未开悟者已经明白,清楚
开悟的境界状况是怎么一回事。其实,这一段话也是我们做人的终极目
标。正如公案的训练,主要是能达到时时刻刻保持正确的处境、正确的
关系和正确的运作,这就是大慈大悲菩萨道。

我非常喜欢这个教导,从禅修中慢慢体会到这个句子,不就是佛陀
要我们走中道的八正道吗?将八正道简化成为正确的处境、正确的关系
和正确的运作。在日常生活中具足了戒、定、慧的修行。所以非常佩服
禅师的大智慧。

禅宗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修心非常重要。禅师教导我们时
常保持不知的心。不知的心并不是甚么都不知道,而是未起念之前的心
。(妄想思惟之前的心)当我们做任何事情,就是100%去做,只是去做
(only do it)。这就是无所求的心,也是心经所说的,依般若波罗蜜多
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檗的心。

若是我们可以时时刻刻都保持这个心,那么修行便不只是在禅堂打坐才
称为修行,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不以意识的分别心,一心一意
去做就是了,并且以妙观察智去帮助一切众生。学禅就是那么自在,处
处都充满禅味。

有人间禅师:“现代人这样忙碌,有可能开悟吗?”
禅师回答:“当然可以。”
请问各位,你们相信吗?只要依照禅师所教导的方法去一一实践,
肯定信者得悟也!

常有人问我学了止观法门又学曹溪禅法,两者之间是否有冲突?答
案是绝对不会冲突,而且是互相配合。前者让我很快的有实验室的体验
。后者是加强日常生活中修行的熏习力量,两者可以合作得天衣无缝。
令我享受禅悦及安心住在鹤鸣禅寺,总算对得起开山祖师——印慧法师
。同时也感恩于剃度恩师,广馀长老养育吾之慧命。


真诚的感恩十方常住三宝。

真诚的感恩累劫多生父母。

真诚的感恩师长、朋友、及六道群灵。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