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山禅师: 星期三晚我参加你在耶鲁大学的一个研讨会,我有幸见到你,听到你的开示及接触到其他学禅的人士,感到很有兴趣。我本人学禅是靠自己用功,我的知识是从书本中得来的,同时我觉得自己的修禅方法有些不正确,和有避世的倾向。但今次我见到其他学禅的人却能生活自如,这又使我减少了这种消极的看法,并能重新鼓我对学禅的兴趣。这次对禅的直接体验,引发了我对修禅的一连串问题。故此我写这封信给你。 可否请你介绍一些修禅的方法给初学者呢?我坐禅用数息法差不多一个月了。你认为我应该继续用这个方法,还是改用其他的方法呢?同时,你能否指示我如何将“禅”运用在日常的生活中呢?我自己曾经尝试尽量去做应做的事而不生起分别心,看来也有点微效;但我仍然未能除去一个意念:就是认为我们在行为上应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准则(即戒条)。我曾经读过某些共有十六条的戒条,这些戒条是否只为那些开悟了的人而设?抑或是为未开悟的人在日常中作为行为的参考,循此途径而证得开悟呢? 我曾经看过一个名为Sesshin的参禅活动,是给在家居士在寺院中,或禅中心修禅,及与导师共修的。请问你的禅中心有没有这种活动呢?如果有的话,请给我详细的资料。 我对于实际的修持和禅宗开悟的历史、解释、及例证等的关系感到有点混淆,这些知识我已读得足够,但我始终不能领略,因为我根本没有直接的体验。但是你却用文字去教学生,这是我不明白的地方。在阅读时,我不断有思惟,最终都逃不出这个文字的框框。因此我已经停止尝试思考文字内里的含义,而是尝试去修行及坐禅,并问自己谁在写这些文字、谁在吃饭和睡觉等等,但是我又怀疑我是否没有真正把文字的含义融汇贯通呢?我又怕这种想法只会增加自己思想上的混淆,或者请禅师点破我的迷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