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9 May 2011

百丈清规的本来面目

看过介绍美国灵济宗的禅院的生活,据说是依照百丈清规的规律过生活。在youtube看到一侧介绍灵济宗的禅院生活,里面介绍了在吃饭的时候有施食这样的仪式,也就是供养饿鬼的一种仪式,一时也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日本人保存中国人的传统比中国人自己还完整。今天在一本书里读到:『百丈创立清规,约在中唐时期,原书似乎已在五代时期湮...

Saturday, 28 May 2011

十六 佛怎会微笑?

亲爱的禅师:     今晚的禅修很特别,没有人睡。当我们静坐完毕,Alban拿着香板巡过,用力地打每一个坐禅的同学。他是非常好的禅师。有时我们没有人参加,而今晚我们有五位参禅者。     我的父亲想要更多的Kim-chee(韩国的酸辣菜)。     今天我在多间士多买了很多食物。可惜您不在这里,我喜欢您帮我。     我祈望您身体健康。这里每个人也很好。我们吃得多,也很精进坐禅、持咒及思考。春天来了,百花正开。佛在微笑。     Bobby     一九七三年五月五日 Bobby:     多谢你寄来的信、书籍和照片。我的健康一直很好。我们的佛诞很成功,有二百人参加。     我很高兴Providence禅中心的同学都精进坐禅,同时Alban很尽做禅师的职责。我时常挂念你,因为你辛苦去照顾禅中心的每个人。但我知道你做得很好。我会尽快回来帮你。     你说:  “我们吃得多,也很精进坐禅、持咒及思考”,这是多么美妙的句子,但我问你:这些活动是在你心里,或是在你心外的呢?     你另一个句子也写得很好,但是:    一  本来所有东西都是空的。春天从哪里来?     二  真正的佛是无名无相的。佛又怎会微笑呢?...

Sunday, 22 May 2011

十五高峰禅师的故事

    高峰禅师是中国宋朝时一位伟大的禅师。     当他二十岁时,他的师父给他参一个公案:  “生从何来?死往何处?”当他参这个公案时,他觉得自己好像一个在漆黑森林里迷失的人。他后来记述当时他自己完全失落了。     三年过去,高峰日夜勇猛地在此公案上下工夫,但他精神不能集中。最后,在失望之余,他便去拜访有名的雪岩禅师。高峰告诉禅师说他自己不能参透此公案,请求禅师开示。     雪岩禅师便向他说:  “三世诸佛都说:  ‘众生皆有佛性’,但有一位出家人问赵州禅师:  ‘狗子有佛性吗?’赵州答:‘无’,这‘无’是什么意思呢?”     高峰禅师不知如何作答。当他努力想找出答案时,禅师拿起木棒重重地打在他的肩上并赶他走。     在极度痛苦之余,高峰禅师噙着羞愧的泪返回寺院。他不停地思考着雪岩禅师给他的问题。那是什么意思呢?突然,一种体悟在他的心内升起,就像在漆黑的房间内燃点起火焰,那种光笼罩了他整个身体。那公案‘生从何来,死往何处?’的答案变得非常明显。     第二天,当他正在寺院的田间工作时,雪岩禅师到访,问他:  “早安,你找到答案没有?”     高峰禅师答道:  “如果一个人断灭他的欲念,去找寻答案,他一定会找到他要找的。”     禅师突然抓着他的衣领并喝道:  “是谁拖着你这个死尻呀?”虽然高峰完全明白这个公案,但他仍是感到全身僵硬,只像白痴一艘凝视禅师。禅师推开他便走了。...

十四 你要彻底的疯狂

一天,一位访客来到Providence禅中心请教崇山禅师:  “如果我学禅,我会开悟吗?” 禅师问:  “你为什么想开悟?” 访客答:  “对各种事物我都感到烦躁不安,我不感到自由。” 禅师问:  “为什么你不感到自由?” 访客答:  “我推测我有太多的执着。” 禅师问:  “为什么你不断灭这些执着?” 访客答:  “它们似乎是那么真实。” 禅师说:  “没有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面临死亡,也许是明年、也许是下星期或五分钟之后。因此,你要在现在这一刹那放下一切,保持一颗心好像你已死亡。那你所有的执着便会消失,不管你是否学禅也没有关系。现在你在想:  ‘我是有生命和强壮的。’  因此你便有很多欲望和执着。故此你要想着:  ‘我已经死了。’死人是没有欲望的。” 访客问:  “我如何可以活着,但做到如死了一般?” 禅师说:  “死并不是死。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但《心经》说:在空性中,无眼、耳、鼻、舌、身、意。如果我们没有了六根,就没有障碍。这是非常容易做到。如果我已经死了,见不能见;闻不能闻。这就像经过餐馆门口嗅到香味,我们只是继续前进。因为这不是我的屋,我不会去碰它。” 访客又问:  “我如何修持到如死了一样?” 禅师说:  “只要保持大疑问一一  ‘我是谁?’现在我再问你:  ‘你是什么?”’ 访客答:  “我是一。” 禅师问:  “一从何处而来?” 访客答:  “从神处来,神是一。” ...

Saturday, 21 May 2011

十三 怎样对治噪音

有一位学生在Cambrigde禅中心问崇山禅师:  “我坐禅时被噪音骚扰,应该怎么办呢?” 禅师问:  “地毡是什么颜色?” 学生答:  “蓝色。” 禅师问:  “它是静的还是有声音的?” 学生说:  “静的。” 禅师问:  “谁制造这静呢?” 学生耸耸肩。 禅师说:  “是你,声音和寂静都是由你的思惟所造成。当你认为是静,那便是静;如果你认为是吵闹,便是吵闹。嘈吵不是嘈吵,宁静也不是宁静。真正的宁静是不宁静亦不嘈吵的。如果你用清明心去听车辆往来的声音,而不生起任何概念时,那声音是不嘈吵的。它只是如是。嘈吵和宁静虽然是相对的,但绝对只是如是。” 沉默了一会儿,禅师便问:  “蓝色的相对是什么?” 学生答:  “我不知道。” 禅师说:  “蓝是蓝、白是白,这就是真理。”...

Friday, 20 May 2011

十二 一加二是什么?

    有一日,崇山禅师问他的学生:  “一加二是什么?”     —位学生答:  “是三。”     禅师说:  “错,一加二等于零。”     学生反问:  “为什么?如果有两个苹果,再加一个,你便有三个苹果。”     禅师答:  “如果我吃一个苹果,又再吃两个,那就没有苹果。”     学生说:  “这是不对的。”     禅师说:  “你说一加二等于三,我说一加二是零,究竟谁对呢?”     学生不能回答。     禅师打他一下便说:  “狮子抓攫人,狗追逐骨头。”     第二天,禅师再问学生:  “一加二是什么?”     学生大喝:  “Katz!!!”     禅师问:  “这是真理吗?”     学生答:  “不是。”     禅师问:  “那么什么才是真理?”     学生说:  “一加二等于三。”     禅师说:  “以前我认为你是只瞎狗,但现在我知道你是只锐眼的狮子。”...

Thursday, 19 May 2011

十— 佛法讲座

    崇山禅师七五年四月二十日在纽约禅中心开幕礼之开示     (禅师举起禅棒,缓慢地敲了桌子三下。)     现在是闭幕?还是开幕?     如果你说是‘闭幕’,你就不需进入门而堕入地狱。如果你说是‘开幕’,你便和所有魔鬼共舞,为什么?     (禅师举起禅棒在空中画了一个圈,然后把禅棒垂直放在桌面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过一会儿。)多谢你们从百忙中抽时间来参加这开幕仪式。今天我们能共聚一堂并不是巧合的。这是我们过去世种下的因缘。是这善缘把我们引领到这佛坛前。     这个因缘是指寻找我们的自性和证入绝对。它的意思是抛离欲望的世界和走进和平与自由的领土。     这就是一年前我们成立圆觉寺和现在义外办纽约国际禅中心的原因。     《心经》有云: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因此所有的名和相都是空的。圆觉寺、纽约国际禅中心、这开幕仪式等等都是空的。     佛经有云:  ‘一切众生皆是佛’,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何还需要念佛,研究佛经或坐禅呢?     因为我们不认识自己,贪、嗔、痴掩蔽着我们的清明心。如果我们切断一切思惟返回空的心,那时你的心、我的心和所有人类的心都是一样的,我们便和整个宇宙合而为一。    ...

Wednesday, 18 May 2011

十 不难也不易

    一九七五年五月,有一位学生有意搬进新成立的New Haven禅中心。他写信给他以前学禅的老师,请教他对于这个抉择的意见。这位禅师回信说:  “ 禅修是一件艰钜的工作。千万不要作出错误的决定。不会有容易的方法。道元禅师说:  ‘欲修易行道,不能寻真理。”’     这位学生便问崇山禅师的意见。禅师答道:  “如果你想容易的方法,这是欲望。但是如果你想要困难的方法,这也是欲望。禅是放下你所有的欲望 ,那么你便找到真正的道。”     “这位老师说禅是难学的,我说禅非常易学。但是我们都是在说同一件事。佛说:  ‘众生皆有佛性。’但有人问赵州禅帅,狗子有没有佛性时,他答 :  ‘无。’这样是否表示佛是对的,而赵州是错的呢?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教法而已。”     “为什么我说禅是容易的?很多美国禅学生感到学禅非常困难。因为他们以为一定要时常坐禅,可能十年或二十年后他们才会开悟。故此,当我对他们 表示学禅是很容易时,我便治好了他们对困难的执着。同样,赵州禅师教学期间,很多学生对‘佛’与‘佛性’的问题起执着,故提出‘狗子有无佛性’的问题 ,赵州答:  ‘无。’这就是赵州开示他们的方法。”     “无论你觉得学禅是困难或容易,这些文字便成为障碍,因而你便不能明白  ‘禅’。我时常教导,如果你没有思惟,当下如是就是佛。  ‘困难’是个 思惟,  ‘容易’也是思惟,你不应该执着于文字。如果你执着赵州的‘无’,你不能明白赵州的心。如果你执着我的说话时,你就不能明白我所说的‘容易...

Monday, 16 May 2011

九 有关《心经》

崇山禅师:     我有些关于《心经》的问题:     一  经中有云在涅般的境界里,  “无智亦无得”故“无所得”。但经中又云:“故知三世诸佛,依般若般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涅 般不能证得,但又能证得完全的开悟,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二  涅般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什么分别一一在一百八十度和“如是的境界”之间一一即在一百八十度未能证得而在三百六十度证得?     三  当我们的心在一百八十度消失时,是否“如是的心”自然就出现呢?     四    《心经》初段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在第二段则说“是故空中无色”。一句讲“色”与“空”是一样,但另一句则又说不同。虽然我觉得我 明白,可否请你为我再作解释?     Ed上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Ed:     谢谢你的来信,近况如何?     现在解答你的疑问如下:     一  “为什么涅般不能证得?”答:我打你。     “为何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答:天空是蓝色,草是绿色。     你能明白我的答案吗?这样你便了解不能证得和证得。    ...

Sunday, 15 May 2011

八 你太执着了!

    。—天晚上,禅师在耶鲁大学开示完毕后,有一位学生问他:  “什么是清明心?”     禅师举起自己的腕表问他:  “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  “一只腕表。”     禅师便说:  “你对名和相起了执着,这不是腕表。”     学生问:  “那么它又是什么呢?”     禅师答:  “你早已知道。”     学生沉默了一会儿,再问:  “那是什么呢?”     禅师答道:  “你早已知道了,你看到它,我也看到它。”  (听众大笑起来)     学生说:  “谢谢你!”     禅师问他:  “就是这样吗?  (传来笑声)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回答:  “我不知道。”     禅师指着一只杯说:  “这是一只杯,     学生答:  “你已经明白。”     禅师说:  “所以我问‘你’!”     学生说:  “杯内有清水。”    ...

Saturday, 14 May 2011

七 谁需要禅师

    一个星期四晚上,禅师在Cambridge禅中心开示完毕后,有一位学生问:  “我们是否一定需要禅师,为什么呢?”     禅师反问他:  “你为什么来这里呢?”     学生沉默起来。     禅师继续说:  “如果你有思惟,便需要禅师,如果你能断灭所有思惟,那便不需要禅师,如果你的心是清明,你就不需要禅师、佛及任何东西。” ...

Friday, 13 May 2011

六 一个小孩问关于死亡

    一天晚上,一只住在Cambridge禅中心,名叫Katzie的黑猫,因为长期患病死去,一位学生的七岁女儿因此事而感到伤心。为这只猫举行念佛葬殓后,女童便与崇山禅师小参。     禅师问: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姬蒂回答:  “有,Katzie怎样呢?他去人了哪里呢?”     禅师问:  “妳从哪里来呢?”     姬蒂说:  “我从妈妈的肚子里来。”     禅师又问:  “你妈妈又从哪里来呢?”     姬蒂沉默起来。     禅师说:  “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来自同一样东西。就好像曲奇饼厂,不同形状的曲奇饼如狮子、老虎、大象、房屋和人,它们都有不同的形状和名称,但是它们都是由同一粉团制造出来的,它们的味道也是一样。所以,你所看到的如猫、人、树、太阳、这个地板一一所有这些事物都是一样的。”    ’     姬蒂问:  “这些事物究竟是什么?”     禅师答:  “人们给这些事物不同的名称。但是他们本身并没有名称。当你思想时,所有事物就有不同的名和相。但当你没有思惟时,所有事物都是一样的,只是人类制造了文字及名相。一只猫不会说:‘我是一只猫。’是人类称呼它是猫。太阳不会说:  ‘我叫做太阳。’这也是人类称呼它是太阳。因此,当有人问你: ...

Thursday, 12 May 2011

五 里面——外面

    一个星期四晚上,崇山禅师在New Haven禅中心开示完毕后,有一位学生问:  “我觉得基督教的神是在我外面,可是禅的神是在我里面,因此神与我是合而为一。对吗?”     禅师问:  “里面在哪里?外面又在哪里?”     学生说:  “里面是在这里;外面是在外面。”     禅师问:  “你如何可以分辨?界线在哪里?”    ·     学生说:  “我是在我的皮肤里面,外面就是在我的皮肤外面。”     禅师问:  “这是你身体的皮肤,心的皮肤又在哪里呢?”     学生回答:  “心是没有皮肤的。”     禅师问:  “那么心在哪里呢?”     学生说:  “在我的头里面。”     禅师问:  “呀!你的心真是细小!  (听众大笑)你’定要保持广阔的心,那时你就会明白神、佛和整个宇宙都能放入你的心中。”               然后禅师举起他的腕表问:  “这只腕表是在你外面,还是里面呢?”     学生答: ...

Tuesday, 10 May 2011

Patricia上

  崇山禅师:     多谢你的回信,我已照着您的开示去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这“不知的心(  Don't know mind)”,但在实行上有困难,因为我还未能把自己多年来累积的习气清除。当我问自己:山和我是相同还是不一样,我很多时都会痛哭起来,或只能把问 题搁下。这个困难真把我难倒。     最初,我兴致勃勃、内心感到愉快和有一股冲劲。现在我的兴致渐渐消退了,我愉悦的心也消退了,请禅师给失落的我一些开示。     我盼望New Haven的禅中心快些开幕启用。使我们有机会和你面谈,让你给我们在修行上一些鼓舞。         一九七五年四月六日   Patricia:     谢谢你的来信,你说保持不知的心很难。如果你审查你思惟的心,这是困难的:,你不应该去检查你思惟的心,思惟是没有问题,不必替它担忧。如果你不被自己的思惟困扰,那么保持“不知的心”并不困难。最初你只能保持一段短时间。但是如果你诚心修持,它会渐渐地增长。     你的心就如大海。当风吹来时,便翻起了大浪。当风力减弱时,波浪便会越来越少。直到风完全平静下来时,海面又波平如镜。此时,高山、大树及一切事物的倒影又在海面上反映出来。现在你的心里有许多思惟的波浪。但如果你继续修持“不知的心”,这思惟会逐渐消失,到最后你的心就经常是清明的,那颗变得清明的心就是明镜:当红色出现时,镜子就是红色;当黄色出现时,镜子就是黄色;高山出现时,镜子就是高山。你的心就是山,山就是你的心。它们并不两样。因此不执着于思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任何思惟涌现在你的心时,千万不必担心,只要保持“不知的心”。...

Wednesday, 4 May 2011

四 对初机学者的开示

崇山禅师: 星期三晚我参加你在耶鲁大学的一个研讨会,我有幸见到你,听到你的开示及接触到其他学禅的人士,感到很有兴趣。我本人学禅是靠自己用功,我的知识是从书本中得来的,同时我觉得自己的修禅方法有些不正确,和有避世的倾向。但今次我见到其他学禅的人却能生活自如,这又使我减少了这种消极的看法,并能重新鼓我对学禅的兴趣。这次对禅的直接体验,引发了我对修禅的一连串问题。故此我写这封信给你。 可否请你介绍一些修禅的方法给初学者呢?我坐禅用数息法差不多一个月了。你认为我应该继续用这个方法,还是改用其他的方法呢?同时,你能否指示我如何将“禅”运用在日常的生活中呢?我自己曾经尝试尽量去做应做的事而不生起分别心,看来也有点微效;但我仍然未能除去一个意念:就是认为我们在行为上应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准则(即戒条)。我曾经读过某些共有十六条的戒条,这些戒条是否只为那些开悟了的人而设?抑或是为未开悟的人在日常中作为行为的参考,循此途径而证得开悟呢? 我曾经看过一个名为Sesshin的参禅活动,是给在家居士在寺院中,或禅中心修禅,及与导师共修的。请问你的禅中心有没有这种活动呢?如果有的话,请给我详细的资料。 我对于实际的修持和禅宗开悟的历史、解释、及例证等的关系感到有点混淆,这些知识我已读得足够,但我始终不能领略,因为我根本没有直接的体验。但是你却用文字去教学生,这是我不明白的地方。在阅读时,我不断有思惟,最终都逃不出这个文字的框框。因此我已经停止尝试思考文字内里的含义,而是尝试去修行及坐禅,并问自己谁在写这些文字、谁在吃饭和睡觉等等,但是我又怀疑我是否没有真正把文字的含义融汇贯通呢?我又怕这种想法只会增加自己思想上的混淆,或者请禅师点破我的迷惑。 ...

Tuesday, 3 May 2011

三 我的法是无价的

  有一位学生来找香峰禅师说:  “师父,请你教我佛法。”   香峰禅师说:  “很对不起,我的法是无价的。”   学生问:  “你需要多少钱?”   禅师反问他:  “你可以给我多少钱呢?”   这学生便从袋里拿出数个铜钱来,对禅师说:  “这已是我全部所有。”   香峰禅师回答说:  “就是你送给我一堆像山那么高的金,我的法仍然不能衡量的。”   因此这个学生便离去继续修禅。苦修了几个月后,他回来礼拜香峰禅师说:  “师父,我会把生命奉献给你,我会为你做任何事情,我会做你的奴仆。请你教导我!  ”   香峰禅师回答:  “就算你给我献身一千次,我的法仍然是不能衡量的。”   学生再一次很失望地离去。经过多个月的勤修,他再次来求禅师说:  “我会把我的心送给你,你会教导我吗?”   香峰禅师说:  “你的心是一堆恶臭的垃圾,对我一点用处也没有。就算你给我千万个心,我的法仍然是不能衡量的。”   学生又再次离去苦修。过了一段日子,他便了解到宇宙的空性。因此,他又回到香峰禅师面前说:  “现在我已了解到你的‘法’是如何无价可比了。”   香峰禅师问:  “如何无价可比?”   学生大喝一声:  “Katz!!!”   香峰禅师回答:  “不对,它要比这个更昂贵。”   这次,当学生离开时,他感到彻底的迷惑与极度的失望。他发誓除非他证得最大的开悟,否则他不会再去见香峰禅师。...

Monday, 2 May 2011

免费唱诵

好听的现代经典唱诵免费下载:大悲咒。梵语慈经。慈经英语。心经。梵咒。梵语吉祥经。梵咒...

Page 1 of 5212345Next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