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疑情,原本就是我们放不下的迷惑、烦恼,现直把它拿来参,不是更
得心顺手吗?以转原执著放不下者,为道心故。所以参禅绝不是去找一个了
不相干的问题穷磨,磨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才顿悟也。
“下面有一个问题是:好!你说得好!顺著本有的执著去修行,那贪财好
色,岂非人之大欲?岂能把贪财好色也拿来当修行的工具?这里面乃牵涉到
一个症结:就是真正的悟,乃能觉悟到本执著的虚妄。所以参禅法门,就是
先用一个问题而把所有相关的业障,全部集十在一起而成为“疑团”:然后
再一次把它爆破。
“这我们且用一种比喻:譬如汽球,我们先把它吹得大大的,然后才一针
扎破。如果你吹得不够大,那破得也不痛快。故参禅,如缠斗太久而不能爆
破;那业障就越来越凸显,以致身心与现实生活脱节。所以真参禅者,必持
“鲤鱼跳龙门”,或“不人虎穴,焉得虎子”的心理准备。
“参禅虽是顺著执著去启修的,然最后却当把执著爆破消除,才有成效。
因此即如“贪财好色”等执著,是否也可以当话头参,我不敢作定论:但除
非最后有爆破的把握,否则将引起不良后果。所以一般而言,参禅还是参义
理之类的疑惑,而非参人情世故之类。
“我以前参过一个问题:什么叫做美?尤其是什么异性最美?最后却结论
:当你业障现前时,你必觉得他或她特别美。这也是从执著而爆破的事例吧
!
"所以参禅法门,一方面要有正见的基础,一方面又要有修定的功夫。这
修定的功夫,初是为降伏妄想杂念,而使我们本有的疑情能保任住。有时候
,最初似无疑情,以疑情已被妄想杂念盖住了:于是用修定的方法,降伏妄
想杂念后,疑情便能突显出来。而待疑情凸显出来后,就可舍掉修定的方法
,而直接参禅。
“因为参禅本身,就是一种更有效的修定法门——我们的心,已被这个问
题套住了:所以其他的妄想,便如“蚊子咬铁牛”般地,一点也打不起来。
比如家里有了什么急事,于是其他的闲言闲语,便听不进去了。
“比如参“我是谁?”于是,既连“我是谁?”都不清楚,那明天的事,
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任何妄想杂念,碰到真疑情,就必土崩瓦解。至少以
我的经验可相当体会到“蚊子咬铁牛”的比喻,这铁牛乃疑情、疑团也。而妄
想杂念者‘就像蚊子一般。若蚊子咬铁牛者,徒自损伤而已,对铁牛会有
什么影响呢?所以当疑情渐成疑团时,即是一种更深刻的定。而后待因缘具
足时,就能开悟。而能开悟的因缘:一种是自己的回心转意:一种是善知识
的棒喝。
“因此我要强调的是:开悟乃觉悟到“疑情的本自虚妄”,以虚妄故,能
放下:而放下者,即自在也。所以因看破、放下与自在,能在一刹那完成故
,而称为“顿悟”也。
“虽每一个人都从一个问题去参,但有的人参的时间少,或疑情不够浓烈
,所以虽有问题,却只在局部里打转而已!于是即使开悟了,却只是小悟而
已。反之,虽用同样的问题,却能把所有的无明业障全都攫进去:于是若悟
者,必大悟甚至彻悟也。因此方法虽都一样是参禅棒喝,但为已消除的无明
业障不同故,有大悟、小悟、彻悟的区别。”
当我读完果煜法师所写的参禅即参疑情之后,心生欢喜,雀跃万分,非
笔墨所能形容,假如我不把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那未免太过自私,也太对
不起世尊和诸位禅宗祖师。
《何谓疑情》成为《疑情》的附录让读者更明白禅宗的参禅过程,同时希
望大家能够观照自己内在的疑情而激发道心。所谓小疑小悟,大疑大悟,最
怕不疑。请各位参一参吧!

Posted in:
疑情
0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