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1 August 2009

第四天

早上课诵时,突然生起一个念头:果汁机的果渣和果汁是怎样分开呢?没有答案,顿时胸口发闷,知道这是以前曾经生起疑情的反应,所以并不觉得奇怪,而是体会到每一件东西或事情都会令我们产生疑情的因缘,因此心中自然生起对每一件东西都很感恩。早餐时间到了,我走出禅堂,眼前的花草树木,桌子椅子,狗饭碗等等,每一件东西都是那么的美。走到餐桌坐下来吃早餐,桌上的每一件餐具都对着我笑,渐渐的感觉到全身细胞都在笑,哗!世界好美啊!美丽的世界是无常的,所以放下它,继续用功。下午跑香过后,慢步自由走,忽然师父叫我们停下来,在原地坐下。师父叫我们看心。我低着头找心,不知心在何处,便反问师父:“怎么看?”看念头。”师父回答。 我开始看念头,妄念来了,不拒也不留,就是那么自然,看啊看, 看到一个在呼吸的我,突然起了一个妄念,那就是“看妄念。”继续看,又生起了“唉!没有妄念。” “我知道了。”每一个妄念生起来,都看得清清楚楚。 那个呼吸的我和所生起的妄念,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个我只是呼吸 而已。我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这个呼吸的我就是未生起念头之前的我,未起念头之前的我即是所谓的本来的面目。我高兴的喊出:“师父, 我知道了,我本来的面目是什么。没错,我肯定了。”语气非常肯定。 说完后,我哭了,就是为了找这一个本来面目,终于明自了。本应该是高兴,但是当下的心情非常平静,内心充满法喜,原来如...

Friday, 28 August 2009

第一天(99年12月1日)

一九九九年的十一月,每天翻开报纸,都会看到迎接千禧龙年的话动, 节目非常丰富, 令人直接感受 当天的热闹气氛, 我也替自己安排好庆祝千禧年的节目。那就是到怡保般若岩参加继程法师所主持的 静七课程。过堂后,放松心情,不急不躁,老实数息,如此用功。第二天早课诵心经和赞佛偈,噢!奇怪了!怎么今早的课诵那么悦耳动听?我开始陶醉在课诵的旋律,完全不理会课诵内容的意义,只是享受一场美好的早课。下午漫步经行,心情平静,慢慢的把右脚提起。跨前,放下,站稳,然后才再慢慢的把左脚提起,跨前,放下,站稳,如是重复的向前走,当我把转移的力量放在不动的脚底时,从脚底升上一股暖气遍全身,非常舒服。走了一段时间,当右脚着地时,感觉到右脚的骨头触到地面,忽然右脚小腿的白骨显现。心不慌也不乱,只是知道。接着下来就不断的出现全身白骨的影像,有如孙悟空遇见白骨精一样。只是放下,不理...

Wednesday, 26 August 2009

生命的疑情

我从何来,我往何去?此能知能看能闻的我就是我的本来面目?那我又是什么,我又是谁呢?生命的疑情不断的涌自内心深层我人可曾稍为驻足,细看一番,抑是任其自生自灭,而不加一顾? 生命的疑情 蕴藏著多深的意义 瘟含著多少探索的价值 也许只有真心认真面对生命的人 才能深深体会 一旦觉察生命疑情 是那么值得深入探索时 禅开始运作了 参禅就是参究生命的疑情 参禅的过程就是将疑情 凝聚为疑团 进而参透疑情参透疑情不是找到答案而是打破疑情本来面目即现当下即是 刹那永恒立处即真 圆心无周此时此处心行处灭 言语道断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但为度生故便从灭处生 断处续流为世间言语虽巳隔了一层 也触引导众生起疑情 参疑情乃至破疑情 本来面目是什么? 参!传闻法师多年参掸,颇有心得,今将禅修的心路历程写成《疑情》一书,以飨有心人。 愿读者在已融了一片的字里行间,品出法师的冷暧小味,乃至生起亲自饮水的意愿。法师 接引众生的方便,於焉运作。 《疑情》完成之际,法师索序于我,谨以此《生命的疑情》 一诗代存。 公元二千年六月十六日继程于太平 居...

Tuesday, 25 August 2009

20年行云流水,行至天涯无尽处

出家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缘于修行响往而投入的方式,传闻法师踏入佛门,其出家的因缘,是经过一番沉潜涵酝的历程。 “从我开始学佛到出家至今已有20年的光景,我的家乡在吡雳州的芭眼色海,中学时代开始,我就开始接触佛教会活动了,那时候的中学生非常喜欢在假期里参加佛学生活营,让我接触了一些那时刚出来讲课的年轻法师如继程法师、继禅法师等。” 穿梭在大大小小的生活营之间,传闻法师发现: “出家僧众是一份很好的工作,不但可以教人行善,也可以把佛法告诉别人,就这样,想从事这份工作的愿望在心田萌了芽,我开始仔细的思考: 要走这一条路,除非全职,不然是很难把它做好的,如果我选择在家,就需要工作,那肯定没有很多时间从事佛教工作,尤其在那个年代,大多数人的工作都是六天制。因此,中六毕业后,我决定到佛光山就读佛学院,带着弘扬佛法的心愿,我只身飞到了台湾,踏入佛学院的生活,就过了两年半的光阴。” 毕业后,传闻法师回到马来西亚,即决定踏上出家的道路,于是,因缘俱足的她在槟城妙香林剃度出家,那年,她才24岁,后来,来到吉隆坡鹤呜禅寺,挑起重建鹤鸣禅寺的重任。 佛教的布施包含财施、法施与无畏施,但在这社会中,人们对无畏施的部份总是表现得不够,尤于每当佛教面对外境的横逆或误解.有这类的情境出现,还是可以看到一位瘦弱、矫小却坚毅的比丘尼一一传闻法师,挺在人群中伸张正义.甚至带动许多人及团体,共同为理想坚持着转而成为大马佛教界护教工作的重要带领者之一。 好比在面对鹤鸣寺重建的工作上,传闻法师展现其无畏施的一面,毅然面对当时的重建所受到四面八方的阻力: “由于鹤鸣寺处在马来同胞聚集的地方,所以当时重建工作受到很大的阻扰和反对,甚至闹上报章。当时,马来同胞反对我们在这个区域内建造一座七层塔的寺庙,这是不确实的,因为图测里根本没有七层塔这回事,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收到这样的讯息。”...

Page 1 of 5212345Next

 
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 Premium Blogger Themes | Blogger Templates